《光学工程基础》清华大学(20)- 物理光学(平面的双光束干涉)

Published: by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

1. 干涉条纹的定域

【复习】分波面干涉中,加入小孔光阑,目的就是为了光源的大小,提高光场的空间相干性。当 $\beta\cdot b\ge\lambda$ 时,就不能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了。所以分波面干涉,需要满足 $\beta\cdot b\le\lambda$ 的条件,光源越小,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就越小,但是干涉条纹的亮度不够;光源大时,亮度增加了,但是干涉条纹的对比对会变差。所以说,条纹的亮度和清晰度之间是一对矛盾

分波面干涉的特点:

  • 有限大小的光源( $\beta\cdot b\le\lambda$ )
  • 非定域条纹
  • 亮度不够

分振幅干涉的特点:

  • 拓展光源( $\beta=0$ 条件,可以使用拓展光源提高干涉条纹的亮度)
  • 定域条纹
  • 实现 $\beta=0$ 的干涉

在拓展光源 $S$ 照明平行平板的过程中,拓展光源上不同的点在空间某点引入不同的光程差变化 $\delta\Delta$,也造成了不同的相位差,这样就会影响 $P$ 点不能确定为亮点或者是暗点,所以造成了整个空间干涉条纹对比度下降,影响了干涉条纹的对比度。

【干涉条纹的定域】但是对于分振幅装置来说,在一些特殊位置,如某一平面或者曲面上,可以让拓展光源不同的点在该面上的干涉条纹重合,形成清晰的干涉条纹。这个特殊的位置,可以是平面或者曲面,称为干涉条纹的定域。所谓干涉条纹的定域,就是能够得到清晰干涉条纹的区域

光源上中心点 $S$ 以 $\theta$ 角入射到平行平板的光束,到达 $P$ 点的光程差 $\Delta$,与光源上其它点,如 $S'$,以相同角度入射到平行平板的光束到达 $P$ 点的光程差 $\Delta'$ 都相等,所以,$P$ 点的亮暗程度是确定的。而光源上以其他角度入射的光束,会落在交平面上的其他位置,并且,以相同角度入射的光束,到达该点的光程差都相同,所以,该点的亮暗程度也是确定的。换句话说,拓展光源上不同的点,在透镜的焦面上,各自形成了一组干涉条纹,但是这些干涉条纹之间是互相重合的,所以并不影响干涉条纹的对比度,反倒增加了干涉条纹的亮度。

分振幅法的优点:1)可以实现 $\beta=0$;2)可用面光源,大小不会受限。

楔形平板(上下表面有一个小夹角的平板)的定域如何求出】从拓展光源上不同的点,通过楔形平板的上下表面反射,由着些成对的光束的交点连线组成的轨迹曲面,就是定域面的位置。这种方法称为 $\beta=0$ 作图法。(取两相干光束交点之轨迹曲面)

在分振幅干涉中,

  • 非定域条纹:点光源形成的干涉条纹;
  • 定域条纹:拓展光源形成的干涉条纹。

2. 平行平板产生的等倾干涉

【平行平板产生的等倾干涉的强度分布】在定域面(透镜焦面)上,到达 $P$ 点的两束光,各自强度分别为 $I_1$ 和 $I_2$,则 $P$ 点的干涉强度 $I_P$ 由两光束干涉的强度分布公式给出:

\[I(P)=I_1+I_2+2\sqrt{I_1I_2cosk\Delta}\\~\\ \begin{aligned} \Delta&=n(AB+BC)-n'AN+\frac{\lambda}{2}\\ &=2nAB-n'AN+\frac{\lambda}{2}\\ &=2nhcos\theta_2+\frac{\lambda}{2} \end{aligned}\]

从 $\Delta$ 的表达式可以看出,$\Delta\sim n,h,\theta_2(\theta_1)$。对于平行平板而言,折射率 $n$ 以及厚度 $h$ 一般是常数,因此光程差 $\Delta$ 仅仅是 $\theta_1$ 的函数。相对于平板倾角相同的光束,若在同一条干涉条纹上,因此这种条纹叫等倾干涉条纹

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:

  • 入射角相同的光线,光程差相同,形成同一条干涉条纹;
  • 垂直于平板方向上的干涉条纹,是一些同心圆环;
  • 增大光源,亮度增加,不影响亮纹分布和可见度;
  • 光程差在 $\theta_1=0$ 时最大,最高干涉级在中心:
\[\theta_{中心}=2nh+\frac{\lambda}{2}=m\lambda\]

条纹半径:$r_N=f\cdot\theta_{1N}$。

$\theta_{1N}$ 是从中心向外数第 $N$ 个亮纹对透镜中心的张角,也就是条纹的角半径。条纹的角半径实际上是表征从平行平板反射的光束的角度值 $\theta_{1N}$;而根据角半径 $\theta_{1N}$ 和透镜的焦距 $f$,我们就可以得到条纹的半径 $r_N$。

$\theta_{1N}$ 的求法流程:1)第 $N$ 个亮纹对于中心处的干涉级差;2);两处程差变化;3)相应条纹角半径 $\theta_{1N}$。

根据光程差公式 $\Delta=2nhcos\theta_2+\frac{\lambda}{2}$,我们可以得到第 $m$ 级条纹满足的方程:

\[m(\theta)=\frac{2nh}{\lambda}cos\theta_2+\frac{1}{2}.\]

设中心点的干涉级数为 $m_0$,则可得:

\[2nh+\frac{\lambda}{2}=m_0\lambda,\]

条纹中心的干涉级次最大,但是中心未必是最亮点(即 $m_0$ 不一定是整数)。我们令 $m_0=m_1+q$,其中 $m_1$ 是最靠近中心的亮条纹的整数干涉级,而 $q<1$,从中心向外计算,第 $N$ 个亮条纹的干涉级次 $m$:

\[m=m_1-(N-1)\]

由此我们可以得到:

\[\begin{cases} 2nhcos\theta_{2N}+\frac{\lambda}{2}=[m_1-(N-1)]\lambda\\ 2nh+\frac{\lambda}{2}=m_0\lambda(中心条纹) \end{cases}\\~\rightarrow~2nh(1-cos\theta_{2N})=(N-1+q)\lambda\]

而 $\theta_{1N}$ 和 $\theta_{2N}$ 都很小,所以:

\[1-cos\theta_{2N}\approx\theta_{2N}^2/2\approx\frac{n'^2\theta_{1N}^2}{2n^2}\]

故而,通过近似,我们可以化简得到:

\[\theta_{1N}\approx\frac{1}{n'}\sqrt{\frac{n\lambda}{h}}\sqrt{N-1+q}\]

$q$ 为中心干涉级小数。

从上式中可以看出:1)$\theta_{1N}\propto\sqrt{\frac{1}{n}}$,故而可知,在 $N$ 相同时,板越厚,半径越小;2)$\theta_{1N}\propto\sqrt{n\lambda}$,故而可知,折射率越大、波长越大、半径越大。

干涉条纹的第二个特征参数是条纹角间距 $\Delta\theta1$:相邻条纹对透镜中心的张角。

由 $m\lambda=2nhcos\theta_2+\frac{\lambda}{2}$,得到

\[|d\theta_1|=|\frac{n\lambda}{2n'^2hsin\theta_1}|\\ 即\Delta\theta_1\propto\frac{1}{h}\cdot\frac{1}{\theta_1}\]

此处说明:1)条纹里疏外密;2)平板越厚,条纹越密。

由条纹的角间距,可以得到等倾干涉条纹的横向间距 $e$:

\[e=f\cdot d\theta_1=\frac{n\lambda}{2n'^2hsin\theta_1}\cdot f\]

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,中央条纹宽(中央的$\theta_1$比较小),边缘条纹窄。

下图左子图显示的反射光束的干涉条纹,右子图显示的是透射光束的干涉条纹。

在上图可以看出,在普通未镀膜平板玻璃的情况下,两反射光束强度大致是相等的,所以干涉条纹的对比度比较好,而透射的两光束强度相差很大(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是$96/0.16$),所以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就很差。

与发射条纹比较:

  • 相同点:1)定域条纹,在无穷远或透镜焦面;2)$\Delta\approx\theta_1$为等倾条纹;
  • 不同点:1)透射光的光程差 $\Delta$ 里头没有半波损失(没有 $\frac{\lambda}{2}$这一项),而反射条纹中有半波损失;2)透射光的条纹可见度比较差。

3. 楔形平板产生的等厚干涉

3.1 定域面和定域深度

干涉条纹定域面一般为空间曲面,求干涉条纹定域面常用 $\beta=0$ 的作图法。

定域面的位置相对于楔形平板的楔棱方向有一定规律:

  • 当光源与楔形平板的棱边各在一方时,定域面在楔形平板的上方;
  • 当光源与楔形平板在同一方时,定域面在楔形平板的下方;
  • 当光源位于楔形平板正上方时,定域面在楔形平板的中间。

【定域深度】定域面前后一定范围内,可观测到条纹范围的尺度。定域面由 $\beta=0$ 作图决定,定域深度的大小由 $\beta=\frac{\lambda}{b}$ 决定。

光源的宽度 $b$ 确定以后,定域深度也就随之确定了。$b$越小,定域深度越大。当$b\rightarrow 0$时,$定域深度\rightarrow\infty$,此时为非定域条纹。

3.2 等厚干涉强度分布

\[I(P)=I_1+I_2+2\sqrt{I_1I_2}cosk\Delta\\ \Delta=n(AB+BC)-n'(AP-CP)\]

光程差 $\Delta$ 的计算比较复杂。在楔形平板不太厚,楔角不大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用平行平板近似:

\[\Delta=2nhcos\theta_2+\frac{\lambda}{2}(半波损)\]

等厚干涉条纹特点

  • 第一种情况时楔板上的观察范围很小,此时 $\theta_1$ 可以视为常数;
  • 第二种情况是光源位于无穷远处时,$\theta_1$ 可视为常数。

通过 $\Delta=2nhcos\theta_2+\frac{\lambda}{2}$,易得 $\Delta\approx nh$,而当楔板的光学材料确定之后,光强分布就仅仅时厚度 $h$ 的函数。当光束正入射到楔板的表面($\theta_2=0$),光强分布公式就可以变为:

\[\Delta=2nh+\frac{\lambda}{2}\]

3.3 等厚干涉条纹分布

等厚干涉条纹特征:标准的等厚条纹是平行于楔棱的等距直条纹。

  • 1)当光束正入射到楔板表面的时候,$\Delta=2nh+\frac{\lambda}{2}$。当 $h=0$ 时,$\Delta=\frac{\lambda}{2}$,楔棱处是暗纹。
  • 2)$\Delta=2nh+\frac{\lambda}{2}$,随着 $h$ 的增大,光程差 $\Delta$ 增大,干涉级次 $m$ 增高。
  • 3)由条纹间距表达式 $e=\frac{\lambda}{2n\alpha}$(其中 $\alpha$ 为楔棱的楔角),我们可知 $e\sim\lambda,\frac{1}{\alpha}$ ,也就是说,楔角越大的时候,条纹间距越小,条纹越密。相邻条纹对应的厚度差:$\Delta=\frac{\lambda}{2n}=\frac{\lambda/n}{2}$。

3.4 白光干涉条纹

白光条纹特征:

  • $h=0$ 处为白色或黑色(各波长的零级重合;反射为黑,透射为白);
  • 当 $\Delta$ 增加时,各色波长分开,每一级条纹(除了0级之外)形成一个彩带。

白光条纹产生的条件:白光的波长范围比较宽,带宽 $\Delta\lambda$ 一般有几百纳米,因此它的相干长度特别短,楔板能产生干涉的厚度差 $h$小于相干长度,即

\[h\le\frac{\lambda^2}{2n(\Delta\lambda)},\]

也就是说,只有在 $0$ 光程差附近才能看到白光干涉条纹

【实际光源在平板干涉中的影响】

  • 光源非单色性的影响(时间相干性)。$\Delta\lambda=\frac{\lambda^2}{2nh}$,当楔板厚度 $h$ 比较大的时候,$\Delta\lambda$要比较小,所以我们要用单色性好的光源
  • 光源大小的影响(空间相干性)。当光源有一定大小时,从光源上不同位置入射到平板上的角度不同,所以形成既有等厚条纹特征又有等倾条纹特征的混合型条纹。当光源经过准直后垂直入射时,光源宽度对条纹的影响可以减小到最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