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光学工程基础》清华大学(19)- 物理光学(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及其影响因素)

Published: by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

1. 时间相干性

【干涉条纹可见度 $K$】用来表征干涉场某点附近条纹亮暗反差的程度。公式如下

\[K=\frac{I_M-I_m}{I_M+I_m}\]

影响干涉可见度的因素:

  1. 相干光束的振幅比
  2. 光源大小
  3. 光源非单色性

1.1 两相干光束振幅比的影响

双光束干涉:

\[I=I_1+I_2+2\sqrt{I_1I_2cos\delta}=(I_1+I_2)(1+\frac{2\sqrt{I_1I_2}}{I_1+I_2}cos\delta)\]

可见度 $K$ 为 $cos\delta$ 前面的系数的绝对值,即得

\[K=\frac{2\sqrt{I_1I_2}}{I_1+I_2}=\frac{2A_1A_2}{A_1^2+A_2^2}\]
  • 若 $A_1=A_2$,$K=1$,最好;
  • 若 $A_1\ne A_2$,$K=1$,变差。

1.2 光源非单色性的影响(时间相干性)

实际光源辐射出的是大量有限长的波列,并非绝对单色,有一定的光谱宽度 $\Delta\lambda$(带宽)。

随着 $\Delta$ 的增加,不同波长 $\lambda$ 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光程差是不一样的,所以它的明纹位置是互相错开的。明纹错开就导致形成一个彩色条纹,也会导致干涉条纹对比度下降。(错开的多了之后,整个强度是一个均匀的)

光源发射连续光谱 $\lambda\rightarrow\lambda+\Delta\lambda$ 时的情况(假设各波长强度相等):$\Delta\lambda$ 范围内的每一种波长的光,都会各自生成一组干涉条纹,每组条纹(除了零干涉级),相互均有错移:

  • 各波长互不相干;
  • 干涉场是这些干涉条纹的光强叠加;
  • 其叠加的结果导致干涉条纹对比度下降。

对于带宽为 $\Delta k$ 的光谱结构的光源,当 $\Delta=\frac{2\pi}{(\Delta k)}=\frac{\lambda^2}{(\Delta\lambda)}$ 时,$K=0$(第一个零值),$\Delta_max=\frac{\lambda^2}{\Delta\lambda}=2L$,我们称 $2L$为波列长度,也叫相关长度。

【相干长度】光谱宽度为 $\Delta\lambda$ 的光源能够产生干涉的最大光程差。

【相干时间 $\Delta t$】光通过相干长度所需的时间。同一光源在相干时间 $\Delta t$ 内不同时刻发出的光经过不同路径相遇时将产生干涉。

【时间相干性】源于光源发光过程的不连续性,表示空间某点的两个光波的时间关联性。我们用相干长度来描述

\[2L=\Delta_{Max}=\Delta tc=\frac{\lambda^2}{\Delta\lambda}\]

其中,$\Delta\lambda$为光源的谱线宽度。

$\Delta\lambda~or~\Delta k~or~\Delta\nu$都可以描述光源的非单色性。而光源的非单色性影响光波场的时间相干性

根据

\[\frac{\Delta\lambda}{\lambda}=\frac{\Delta\nu}{\nu},~~\Delta t\cdot\Delta\nu=1,\]

我们可以知道,光源的谱线宽度 $\Delta\lambda$ 越窄,单色性越好,$\Delta\nu$越小,$\Delta t$越大,相干长度 $2L$ 越长,时间相干性越好。所以说,时间相干性最终取决于光源的光谱宽度 $\Delta\lambda$。

2. 空间相干性

【拓展光源】不相干点光源的集合,可视为由大量的独立点光源组成。

干涉场强度的分布为各个点光源产生的强度分布的叠加。

1)光源的临界宽度 $b_c$:$K=0$时的光源宽度。

不同位置的点光源产生一定位移的一组干涉条纹,从而使条纹对比度$K$下降。

当 $P_0$ 处两组条纹 $\delta\Delta=\frac{\lambda}{2}$ 时,整组条纹平移 $x=\frac{e}{2}$。(总强度为平均强度,$K=0$)。

2)若光源是以$S$为中心的拓展光源,我们可以将光源分成许多相聚 $b_{0c}=\frac{\lambda l}{2d}$ 的点对进行分析。

线状光源允许的临界宽度 $b_c$:

\[b_c=\frac{\lambda l}{d}\]

干涉孔径角 $\beta$:到达干涉场某点两相干光束,从实际光源发出时的夹角。杨氏干涉中,干涉孔径角的定义($d$为两狭缝之间的距离,$l$为光源距面$S$的距离):

\[\beta=\frac{d}{l}\]

则通过上述两式我们可以得到求 $b_c$ 的普遍公式:

\[\left.\begin{aligned} b_c=\frac{\lambda l}{d}\\\beta=\frac{d}{l} \end{aligned}\right\}~\rightarrow~b_c=\frac{\lambda}{\beta}\]

3)条纹可见度随线光源长度 $b$ 大小而变化。

  • 元光源 $dx'$ 单独在屏上产生的强度:$I_0dx'$。

宽度为 $b$ 的光源在 $P$ 点产生的光强度:

\[\begin{aligned} I(P)&=\int_{-\frac{b}{2}}^{\frac{b}{2}}dI(P)\\ &=\int_{-\frac{b}{2}}^{\frac{b}{2}}2I_0[1+cos\frac{2\pi}{\lambda}(\frac{d}{l}x'+\frac{d}{D}x)]dx'\\ &=2I_0b[1+\frac{\lambda}{\pi b\beta}sin(\frac{\pi b\beta}{\lambda})cos(\frac{2\pi}{\lambda}\frac{d}{D}x)] \end{aligned}\]

即得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$K$($cos$前面的系数):

\[K=\frac{\lambda}{\pi b\beta}|sin(\frac{\pi b\beta}{\lambda})|\]

1) $b\rightarrow0,K\rightarrow1$;2) $b$增大, $K$ 下降到第一个 $K=0$ 的时候,我们称之为光源的临界宽度:$b_c=\frac{\lambda}{\beta}$。

根据对比度公式,$b_p=\frac{\lambda}{4\beta}$ 时,可见度 $K=0.9$,此时为一般光源所允许的光源宽度 $b_p$:

\[b_p=\frac{b_c}{4}\]

4)光场的空间相干性:空间各点光波场间的相位关联(关联程度)。

能否发生干涉,取决于光源 $b_c$ 的大小。光源大小定了以后,干涉孔径角 $\beta$就定了,在干涉孔径角之内取两点,就是相干的。所以光场的空间相干性,和光源的大小是有关系的。对于点光源,屏幕上的各个点都是相遇的,干涉孔径角无穷大(即 $when~b=0,~\beta\rightarrow\infty$);而对于拓展光源来说,干涉孔径角的大小和光源的大小 $b$ 成反比,光源越大,干涉孔径角 $\beta$ 越小。

空间相干性描述:相干宽度$d_0$(相干面积 $d_0^2$)

干涉孔径角 $\beta$:

\[b_c=\frac{\lambda}{\beta}=\frac{\lambda l}{d}\\ d_0=\frac{\lambda l}{b_c}\]
  • 相干宽度:$d_0=\frac{\lambda}{\theta_1}$
  • 相干面积:$d_0^2=(\frac{\lambda}{\theta_1})^2$
  • $\theta_1=\frac{b_c}{l}$

【干涉系统不变量】

\[b_c\beta=\lambda\\\omega e=\lambda\\d_0\theta=\lambda\\ 即~b_c\beta=\omega e=d_0\theta=\lambda\]